近年來,提升制造業的智能化水平成為全球各國的共同話題,繼德國政府推出的“工業4.0”和美國制造業提出“工業互聯網”后,我國也于今年5月正式推出了《中國制造2025》規劃。在規劃中,“智能制造”成為中國制造2025落地的關鍵。當前全球制造業積極正依靠創新驅動,向智能制造轉型升級,以實現從“制造”向“智造”的新突破。記者近日走訪了目前正在上海舉行的第17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簡稱2015工博會),在本屆以“創新、智能、綠色”為主題的展會上,上述十大重點產業均有所呈現,可以讓觀者看到中國乃至世界從“制造”到“智造”轉變之路。
自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以及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總體指導思想以來,生態文明建設已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在日前公布的“十三五”規劃的十個目標中,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首度被寫入五年規劃。能否更好的將生態文明保護和產業發展結合起來,決定著從“制造”到“智造”到底能走多遠。在工博會上,記者看到無論是在工業生產領域還是日常生活中,綠色環保的理念隨處可見。
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展位,集中展示目前最前沿最高端的新能源汽車,記者在現場看見,幾家參展的新能源車展廳人頭攢動,前來咨詢和試駕的觀眾絡繹不絕。
“528公里的超長續航里程、從0到百公里的加速只需3秒。”當記者來到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展區時,工作人員正在介紹紅色的“特斯拉Model S 純電動車”,眾多觀眾的驚嘆聲此起彼伏。
據介紹,本次參展工博會的特斯拉Model S純電動車,是全球第一輛全新研發制造的量產豪華智能電動四門轎跑車,融合了最尖端的科技技術,堪稱世界上最智能的汽車。
記者還注意到,除特斯拉之外,上汽、一汽、北汽、廣汽、比亞迪、長安、江淮、奇瑞這些國產品牌均攜帶最新款車型亮相,與國際品牌同場競技。
例如,上汽展示MGiGS智能駕駛汽車,就是上汽第一輛實現高速公路自主駕駛功能的智能互聯汽車,具備雙駕雙控、全速跟車、車道保持、超車換道、主動避障、“車車、車路”短程無線通訊等高級自動駕駛功能。上汽集團業務負責人告訴記者:“對于集團而言,發展新能源汽車是一個長遠布局。消費市場遠遠還沒有打開,雖然大城市新能源汽車越來越普遍,但是人們的接受度和認可度并不高,主要原因還是在使用的體驗上存在欠缺,包括電池續航能力可能無法滿足遠途出行、充電樁網點架設不全等。”
“目前,新能源汽車已經進入高速發展時期。”工信部副部長馮飛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新能源汽車增速非常快,今年大致能達到20萬輛左右,中國整個新能源汽車的量、積累量和產量是世界第一的,下一步還會呈現快速發展的勢頭。
作為人類重要的交通工具,新能源汽車發展前景值得期待,而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對生活品質要求的提升,相關的綠色產業也正在興起,并滲透到每個人的生活中去。
記者在創新型公司布魯雅爾(Blueair)的展臺看到了其在中國首發最新款空氣凈化器Sense+。據悉,該空氣凈化器配套具有空氣質量檢測功能的BlueAwareTM和手機應用程序BlueairFriendTM,通過無線網絡用戶可以清晰直觀地了解室內空氣質量,并遠程操控空氣凈化機,提前預防空氣污染。
除了在日常生活領域,工業發展過程中節約能源防止污染也是重中之重。在工業環保技術與設備展,記者看到工博會將該展區分為工業清潔、空氣治理及煙氣凈化、工業節能三大展區。作為國內工業環保發展的風向標,環保展定位于服務整個制造業上下游產業鏈,為專業觀眾帶來國際前沿的綠色工業理念。